发布日期:2022-07-18 16:17:25 浏览次数: 文章字号: [ 大 中 小 ]
(通讯员 杜丽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一支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素质优良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7月10日至16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一行15人赴贵州师范大学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学习培训及社会实践研修(贵州)班。
此次实践研修活动以重走长征路为主题主线,通过专题学习、实践参观、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思政课教师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同时,进一步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贵州省的生动实践,并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进行深入讨论交流。
7月11日,全体成员参加了研修班开班仪式,张丽院长和参与此次研修的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在会上进行了思政工作及教学经验交流。之后,学员们认真听取了著名长征史研究专家、贵州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红军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所长李俊教授的《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专题报告。李俊从中央红军撤离瑞金,到通道转兵绕道贵州,再到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鲁班场战斗、苟坝会议、四渡赤水等中央红军长征在贵州的重要历史节点,深刻阐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深化了教师们对贵州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的认识与感悟。
7月12日-14日,研修班一路北上,前往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大家被铮铮铁骨的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们坚持真理、追求理想、奋起反抗的精神所感动。
学员们还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登上娄山关,走过苟坝会议会址毛泽东小道,切身体会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重新走上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转折的伟大历史意义。
7月14日,全体成员达到茅台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在馆内工作人员的讲解中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中的经典战役—“四渡赤水”的经过及战略意义,深刻理解“四渡赤水出奇兵”和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实践研修期间,学院总支及教师支部在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了重温入党誓词、现场微党课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尤其是“车载”学员红歌轮唱、实践感悟总结、新时代发展见闻分享,被大家欣喜地称为“行走的思政课堂”,把实践研修的气氛推向高潮。
此次实践研修对思政课教师增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自觉性、提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认识和把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走好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长征路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在贵阳期间,全体学员参观了关押张学良、杨虎城的麒麟洞和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进一步了解了爱国将领和英雄先辈们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光辉业绩。在贵阳孔学堂,对贵州的历史及文化传统有了深入的了解,尤其体会了贵阳孔学堂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及加强公民思想思想道德修养上的育人功能和作用。